山水之城,开窗见绿—— 探访吉首城市里的公园
红湘西 2019-08-26 09:40:15

人民广场 李文胜 摄

小溪桥公园 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

日 晷 田 华 摄

大坡气象公园 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

团结报记者 田 华

山水之间,山水之城。花果山森岭公园内,林荫蔽日,森林已经融入了城市;峒河湿地公园、万溶江风光带,游步道两岸,风景如画;大坡气象公园里,观星辰变幻……在城市发展中,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,颜值越来越高、功能越来越全,它们不仅是城市绿色供给地,还是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展示园。

截至目前,吉首市已经建成绿地1275.9公顷,绿化覆盖面积1451.5公顷,公园绿地面积342.6公顷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.46平方米。城市绿地增加,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,更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,让市民的生活朝着开窗见绿,出门见景的美好方向发展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探访吉首城市里的公园。

承载记忆的花果山

花果山森林公园,是吉首市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,也是吉首市年纪最大、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公园。

花果山森林公园位于吉首市峒河以北,南临北一环,紧临市中心。花果山曾是知青农场,满山遍野种植果树,得名花果山。20世纪80年代初,随着城市发展,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,花果山森林公园应运而生,成了城市里锻炼、休闲的最佳场所。

现在,公园面积已经达到430余亩,依山就势,形成了 “坡、台、峰、谷”等景色。特别是近年来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面貌年年更新,公园还将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相结合,修建了儿童游乐场、九曲花溪、台地花园、林荫广场等景观景点,篮球场、足场球、射箭馆等体育设施,原址原貌恢复知青楼,修复一心阁,还融入苗族本土文化、建筑风格,设计以体验土家族、苗族的节庆为线索,文化体验+ 休闲参与互相交替的游览线路,城市“绿色心肺”的功能更加强大。

改造后的公园,不仅环境优美,而且还增加了停车场、木屋酒店、烧烤、小吃一条街等公园配套设施,让 “休闲娱乐功能”更加便捷。每天清晨、傍晚来散步、跑步、跳广场舞的市民不计其数,周末来休闲娱乐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。

花果山森林公园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,也记录了湘西的发展和变化。从一个普通的山坡成为知青农场,再建设为综合性的森林公园,今天的花果山,已经成为城市生态、绿色、文化、休闲的公共空间。

最生态的峒河湿地公园

进入峒河湿地公园,花草遍地、绿树成荫、柳条摇曳,满眼都是美丽的迷人景象。这条绿色走廊以吉首市滨江广场为起点,长10公里左右,连接曙光绿道。

21世纪初,吉首市虽然坐拥山水,但城市绿地空间少,老城区仅有花果山森林公园、峒河游园两座开放性公园。峒河游园,位于吉首火车站和商业区之间,人流涌动,几乎每天都被挤得满满当当;而花果山森林公园则为山地,老年人和孩子游玩有一定难度。而吉首是山城,平地稀缺,如何打造一个老少皆宜的休闲场所,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。

此时,穿城而过的峒河进入人们的视线。峒河,发源于花垣县境内,水流平坦,水草丰富,沿岸风景优美,加上湘西人民逐水而居的传统,沿河而居的苗族还保持了较好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方式。这里,成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的首选。

随着近十年的打造,如今的峒河湿地公园,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去。从曙光绿道进入湿地公园,河岸的柳树下,巨大的石块错落有致的排开。这些石块既能够保护河堤,又成为一道风景,还可作为休息的场地。石头边,几个垂钓的人一动不动。“改造后,水质好了,鱼类增加,经常有人来钓鱼。”吉首市园林管理处杨结发说。不仅有鱼类,还有市民在这里观察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蓝雀。

近年来,湿地公园的打造,和吉首市园林处坚持不懈的保护,成为吸引动物的关键因素。邻水种植水草,湿润少浪的环境是昆虫产卵的最佳场所,坡地上的美人蕉、柳叶马鞭草、菖蒲、芦苇等植物,又成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和躲避场所;河道里分布着浅滩、深潭、洄水区,又成为鱼类繁殖和生活的完美地段,鱼类又成为鸟类的食物;银杏、桂花等树,为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。

峒河湿地公园,不仅为城市增加了6万余平方米的绿地面积,还为动物搭建了一个的栖息地,成为城市中观察动物、亲近自然的最佳场所。

最风情的万溶江沿河风光带

“虽然万溶江乾州古城段风光带打造得很好,但流经乾城的万溶江两畔依然很乱。乾州新区开发很多年了,虽然两旁高楼林立,河畔的现状使得城市形象大打折扣。”这是2011年,一名网友在网上的发帖,与帖文一起的还有河畔现状图:杂草丛生、泥土裸露,满目疮痍。

现在,8年时间已经过去,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,乾州新区高楼的崛起,从吉首市污水处理厂到湘西职业技术学院全长8公里河岸,荒地、排污管道披上了绿裳,成为串联乾州古城、文峰公园、大坡公园等文旅景点的生态脉络,万溶江也成为民族风情浓郁的风景之河。

与峒河不同,万溶江河谷下游较为开阔,上游狭窄,河流也随之变化,下游为平缓,呈湖面风景,上游湍急,呈溪流景观。在景观设计上,万溶江沿河风光带突出河流地貌,对沿线河滩边坡进行了绿化,增加了河滩、沙洲、角咀、湿地等节点,打造成为节奏的景观体验;由于紧邻城市,在基础设施上,修建沿河游步道、亲水平台、自行车道、休闲广场,供市民游玩。

走进沿河风光带,青山绿水,微风习习,观叶的灯笼树、栾树、银杏,赏花的桂花、樱花、桃花、茶花,以及鸢尾等草本植物,绿水相依、花草各异,四季不同,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景,更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感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欣喜。

最玲珑的小溪桥公园

小溪桥,曾是乾州人郊游踏青好去处,是乾州八景之一。小溪桥曾是古渡口,后又是209国道途经之地,过路商旅车水马龙、络绎不绝。小桥流水人家之间,遍种桃柳,桃红柳绿之时,烟雨迷蒙,得了“小桥烟雨”的美名。

由于浓厚的历史氛围,20世纪80年代,建立了小溪桥公园。但是,经济发展,城市中心北移,乾州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。21世纪初,吉首市政府南迁至乾州新区,乾州新区迅速发展,日益繁华。小溪桥公园内的树林也日渐茂密,却因品种单一,却布局落后、公共服务设施少等种种原因,限制了小溪桥公园的发展,周边的居民也只能望而却步。

“景观好看,不能使用是失败的。”吉首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杨结发说。要让小溪桥公园能够“用”起来,头一件事就是重新规划。针对附近居民较多的实际情况,在小溪桥原公园内,修建休闲景观广场、长廊亭、亲水码头、水中汀步,还在公园东侧,沿着河道荒地,扩建了游步道,增加绿道。

“原来以绿为主,现在园林建设提倡常绿、落叶搭配,乔木灌木搭配, 要做到树木品种丰富,景观四季分明。” 杨结发说。给小溪桥公园带来改变的第二件事,是丰富植被。在公园原有香樟、乌桕等乔木的基础上,新栽了银杏、鸡爪槭、木芙蓉、木槿等40多种乔灌木,以及美人蕉等草本花卉,形成了“四季有彩,季季飞花”的美丽城市园林景观。

经过打造,曾经的文化圣地,成了一个舒适、美观、适用的现代公园,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公园的功能需要,还改善了人居环境,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。

最科普的大坡气象公园

北可俯瞰乾城,南可眺望湘西经开区,晴朗的夜晚,抬头即是繁星闪烁的星空。这里是大坡气象公园。

大坡公园西临人民南路,东接万溶江沿河风光带,位于城市之中,却在城市喧嚣之外, 既有山林之静谧、野趣,又有现代公园的细腻、便利,是一处集学习和游玩为一体的主题公园。

“公园有五条登山坡道,方便市民登山、游玩、锻炼、休息。”在大坡气象公园的入口,杨结发指着登山栈道说。据了解,该公园除了气象站外,还建有日晷广场、气象科普馆、日出台等10多个景点,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,还能够了解气象文化、科技等知识。

从人民南路择一条小道上山,沿途整洁的草坪中点缀着银杏、桃花、樱花等,植物高矮搭配、草木结合,相互点缀,形成了通透的视觉感受,让眼前的风景无限延伸。到达公园顶部,名人广场上,8位气象名人像环形而立;日晷广场,通过观察日晷上太阳的影子判断时间,还有观星台学习星象图……从日晷广场边拾阶而下,可达万溶江风光带。道路两旁树林茂密,虫鸣蛙叫之中山林意趣扑面而来。

亲临山水,行走其间,便会发现这里是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,是现代与历史的结合,是气象主题教育与休闲娱乐的结合,凝聚了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奥秘。随着公园的不断完善,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,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。家住乾州的市民杨伟说:“夏天傍晚或者晚上经常带孩子去玩。可以观察星星,在亲近自然的同时,培养了孩子的兴趣,大人也可以跟着学习。”

最精致的仙子湖

如果恰好在人民广场附近,如果想随便遛个弯,那么仙子湖一定不会让您失望。

仙子湖位于乾州,紧邻西一环,对于周边市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“家门口”公园。公园不大,一座小湖,一条栈道,一条环湖小道,还有围着小湖生长的水草和密密麻麻的树木,几乎就是公园的全部。

公园虽小,仅有一方碧水相伴青山,但却处处展示了精致。从世纪大道进入仙子湖,高大的树木庇护着小道,让其若隐若现,沿着仙子湖蜿蜒而过,到了亲水栈道,视线一下子开阔了起来,远处的山、近处的水,身处闹市,却可享受森林之幽。

仙子湖原本是一处荒地, 经过改造,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中最精致的公园之一。其实, “见缝插针”的将城区荒地、湖泊、河流进行重新规划、绿化,让其成为具有运动休闲、文化赏娱、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口袋公园、街头绿地,仙子湖并不是唯一一个,还有位于湘西州人民医院附近的鼓文化广场、雅溪高速下线、人民广场等城区公园广场绿化带……

从花果山森林公园到大坡气象公园,公园的数量在增加,类型更加多样化, “颜值”更高、功能更全,山水之城,开窗见绿,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机会,也提供了更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
打开APP阅读全文
相关新闻
×
前往APP查看全文,体验更佳!
确定
取消